确诊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方法是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的诊断需结合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等综合判断,其中病理活检是金标准。
1、直肠指检:
医生通过手指触摸前列腺,评估其大小、质地及是否存在异常结节。约25%的前列腺癌可通过指检发现异常,但早期癌变可能无法触及。该方法简便无创,常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PSA检测: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通过血液检查评估PSA水平。PSA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癌,但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疾病也会导致数值异常。通常PSA>4ng/ml需进一步检查,但约15%的PSA正常者仍可能患癌。
3、多参数MRI:
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前列腺结构,对可疑病灶进行定位。多参数MRI结合T2加权像、弥散加权像等技术,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能有效指导靶向穿刺。
4、超声引导穿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系统穿刺是标准操作,通常需采集12-14针组织样本。该技术能准确定位穿刺区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诊断准确率与穿刺针数呈正相关。
5、融合靶向穿刺:
将MRI影像与超声实时融合,针对可疑病灶进行精准靶向穿刺。相比传统系统穿刺,融合穿刺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提高30%,尤其适用于既往阴性活检仍高度怀疑癌变的病例。
前列腺癌确诊后需根据格里森评分和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PSA筛查,有家族史者应提前至45岁。日常保持低脂饮食,适量补充番茄红素和维生素E,避免久坐和过度饮酒。确诊患者应配合医生进行骨扫描等全身评估,排除转移病灶。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没有直接关系,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
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的炎症性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尿液反流或盆底肌肉功能异常引起,常见尿频、尿急、会阴部疼痛等症状。前列腺癌则是前列腺细胞的恶性增殖,与年龄增长、遗传因素及雄激素水平相关,早期可能无症状,晚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骨痛等表现。两者在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上均存在本质差异。
目前医学研究未证实前列腺炎会直接导致前列腺癌,但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可能增加细胞异常变异的概率。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可能合并前列腺炎,但并非因果关系。临床诊断需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区分。
建议男性定期进行前列腺健康筛查,出现排尿异常或盆腔不适时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