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1.5厘米的结石多数可以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微创手术处理。结石能否碎除主要取决于结石成分、位置、患者肾功能等因素。
1、体外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硬度较低的结石,如尿酸结石或部分草酸钙结石。该技术通过高能冲击波将结石分解成小于4毫米的颗粒,术后需配合排石药物辅助排出。但胱氨酸结石或过硬的磷酸钙结石可能需多次碎石。
2、输尿管镜碎石:
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可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该技术通过自然腔道进入,激光光纤直接接触结石粉碎,同时能处理伴随的输尿管狭窄问题。术后需留置双J管2-4周预防输尿管粘连。
3、经皮肾镜取石:
肾盂内较大结石推荐经皮肾镜手术,建立直径约8毫米的通道后,采用气压弹道或超声吸附碎石系统。该方法对鹿角形结石清除率可达90%,但需评估出血风险,术后可能有短暂血尿。
4、结石成分影响:
二水草酸钙结石易碎,一水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较难粉碎。术前可通过CT值初步判断硬度,CT值大于1000HU的结石通常需要更强力的碎石方式。
5、肾功能评估:
合并肾积脓或肾功能不全者需先控制感染。孤立肾或慢性肾病患者的碎石方案需更谨慎,避免碎石后引发尿路梗阻加重肾损伤。
碎石后建议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促进残石排出,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摄入。可进行跳绳等垂直运动帮助输尿管蠕动排石,但肾下盏结石患者建议采用倒立体位拍击辅助排石。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排石情况,3个月内未排净的残石可能需二次处理。
输血1.5单位通常对应300毫升全血或150毫升浓缩红细胞。血液制品的单位与毫升换算需根据具体成分类型确定。
全血1单位标准量为200毫升,1.5单位即300毫升。红细胞悬液经离心浓缩后,1单位约100毫升,1.5单位则为150毫升。血浆与血小板制剂的单位定义不同,血浆1单位约200毫升,机采血小板1治疗量为10单位,约200-300毫升。实际临床输血量需结合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体重及失血情况综合计算,由医生评估后执行。输血过程中需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输血反应。
输血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若出现头晕、心悸或穿刺处肿胀疼痛,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定期复查血常规有助于评估输血效果,贫血患者需进一步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