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腱鞘炎可能由慢性劳损、外伤刺激、感染因素、风湿免疫疾病、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慢性劳损:
长期重复性手指活动是常见诱因,多见于打字员、乐器演奏者等职业人群。肌腱与腱鞘在频繁摩擦中产生无菌性炎症,局部会出现充血水肿。建议减少手指过度屈伸动作,工作时佩戴护具减轻肌腱压力。
2、外伤刺激:
手指关节挫伤或切割伤可能直接损伤腱鞘结构。外伤后局部出血、组织粘连会限制肌腱滑动,进而引发继发性炎症。急性期需及时冷敷止血,后期可通过热敷促进血肿吸收。
3、感染因素:
细菌经伤口侵入腱鞘可引起化脓性腱鞘炎,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除局部红肿热痛外,还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需进行细菌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4、风湿免疫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会导致滑膜增生,增厚的滑膜组织压迫肌腱形成腱鞘炎。这类患者往往伴有晨僵、多关节对称性疼痛等特征,需要风湿免疫科系统治疗原发病。
5、解剖结构异常:
先天性腱鞘狭窄或肌腱肥大容易造成机械性卡压,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诱发炎症。儿童扳机指多与此相关,严重时需手术松解腱鞘。
日常应注意保持手指温暖避免受凉,工作间隙做握拳伸展练习放松肌腱。饮食可适当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关节畸形时,需及时到骨科或手外科就诊评估。
腱鞘炎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封闭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腱鞘炎通常由过度劳损、外伤感染、风湿疾病、解剖变异、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应停止引发疼痛的活动,使用支具固定患指或腕关节。拇指腱鞘炎可采用铝制夹板保持拇指伸直位,腕部腱鞘炎建议佩戴护腕。每日固定时间不少于12小时,持续2-4周可减轻鞘膜水肿。避免提重物、拧毛巾等重复性动作,烹饪时可改用电动工具减少手部负荷。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疼痛剧烈时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合并细菌感染者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外用药可选择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每日贴敷不超过8小时。口服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胃溃疡患者应慎用。
3、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采用1MHz频率,0.8-1.2W/cm²强度局部照射10分钟。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3-5次为疗程,能促进腱鞘微循环修复。居家可用40℃温水浸泡患处15分钟,每日2次。夜间佩戴加热护腕有助于缓解晨僵,温度控制在45℃以下避免烫伤。
4、封闭治疗对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医生可能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混合液。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每月不超过1次,全年不超过3次。糖尿病患者需监测注射后血糖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色素减退等副作用。
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病例需行腱鞘切开术,采用局部麻醉下小切口松解狭窄腱鞘。术后24小时开始被动活动训练,2周后逐步恢复抓握功能。先天性腱鞘狭窄患儿建议在3岁前完成手术,避免影响手指发育。术后复发概率较低,但需注意预防切口感染。
日常应保持每日手部伸展运动,工作间歇做握拳-张开交替练习。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和鼠标,电脑族可调整座椅高度使前臂与桌面平行。烹饪时佩戴防滑手套减少抓握力,家庭主妇建议交替使用双手完成家务。控制血糖和尿酸水平,风湿病患者需定期复查炎性指标。若出现手指卡压弹响或夜间持续性疼痛,应及时至手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