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利尿剂治疗、腹腔穿刺引流、肝移植评估、病因治疗等方式改善。肝腹水通常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腹膜感染等原因引起。
1、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需控制在2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食品。钠潴留会加重水钠潴留,限制钠盐能减少液体在腹腔积聚。患者可选择新鲜蔬菜水果、未加工的瘦肉等低钠食物,烹饪时用香料替代食盐调味。
2、利尿剂治疗螺内酯联合呋塞米是常用利尿方案,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钠排水缓解腹水,但过度利尿可能诱发肝性脑病。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钾、血钠水平,出现肌无力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3、腹腔穿刺引流对于顽固性腹水或呼吸困难者,可进行腹腔穿刺放液。每次放液量不宜超过5升,需同步补充白蛋白防止循环功能障碍。该操作需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需观察血压及腹部体征变化。
4、肝移植评估终末期肝硬化患者需评估肝移植指征。肝移植能从根本上解决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问题,术前需完善心肺功能、感染筛查等评估。等待供体期间仍需持续进行腹水管理。
5、病因治疗针对乙肝肝硬化需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病需终身戒酒。控制原发病能延缓肝功能恶化,病毒性肝炎患者可选用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合并自发性腹膜炎需及时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
肝腹水患者需保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每日适量食用鱼肉、蛋清等易消化蛋白。体位改变时动作宜缓慢,避免突然起身导致头晕。每日记录体重和腹围变化,下肢水肿者可抬高肢体促进回流。绝对禁酒并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发热或意识障碍需急诊处理。长期随访中需定期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腹部超声。
肝衰竭出现腹水主要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液生成过多、醛固酮灭活减少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腹水是肝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通常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等症状。
1、门静脉高压肝衰竭时肝脏结构破坏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高压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促使液体从血管渗入腹腔。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普萘洛尔片降低门脉压力,或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改善血流。
2、低蛋白血症肝脏合成功能下降导致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水分外渗至组织间隙和腹腔,形成腹水。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提高血浆渗透压,同时配合呋塞米片利尿。
3、淋巴液生成过多门静脉高压使肝窦压力增高,肝淋巴液生成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富含蛋白的淋巴液从肝包膜表面漏入腹腔。治疗需控制门脉压力,必要时行腹腔穿刺引流缓解症状。
4、醛固酮灭活减少肝功能受损使醛固酮灭活减少,导致水钠潴留。肾远曲小管对钠重吸收增加,加重腹水形成。可使用螺内酯片拮抗醛固酮作用,配合限制钠盐摄入。
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激活该系统,引起肾血管收缩和钠水潴留。治疗需在补充白蛋白基础上使用托伐普坦片等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
肝衰竭患者出现腹水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克以下。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但避免过量诱发肝性脑病。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记录腹围数值。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脐疝形成,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出现发热、腹痛等感染征象时需及时就医,预防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