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的专有体征主要有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畸形。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四肢骨折后局部可出现专有体征和一般体征,专有体征是骨折特有的表现,一般体征是骨折和其他损伤共有的表现。
1、异常活动异常活动是指骨折后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在没有关节的部位不会出现活动,骨折后由于骨的连续性中断,可在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活动。检查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损伤,异常活动是诊断骨折的重要依据之一。
2、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擦音或骨擦感是指骨折端相互摩擦时产生的感觉或声音。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触碰或摩擦可产生骨擦音,检查时用手触摸骨折部位可感觉到骨擦感。骨擦音和骨擦感是骨折的特有体征,但不应故意反复检查,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疼痛。
3、畸形畸形是指骨折后肢体发生形状改变。骨折端可因暴力作用、肌肉牵拉或搬运不当而发生移位,表现为肢体缩短、成角或旋转等畸形。畸形程度与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有关,明显畸形可直接观察到,轻微畸形需通过测量或对比健侧肢体发现。
四肢骨折后除专有体征外,还可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一般体征。发现骨折专有体征时应立即停止活动患肢,用夹板或硬板固定骨折部位,避免移动骨折端造成二次损伤。及时就医进行X线检查明确诊断,根据骨折类型和程度选择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恢复期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恢复肢体功能,注意补充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
感染丙肝的体征主要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隐痛、皮肤巩膜黄染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能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过程,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1、乏力丙肝病毒感染后最常见的早期体征是持续乏力,与病毒复制导致的肝细胞损伤有关。这种乏力感在休息后难以缓解,可能伴随工作效率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提示肝细胞炎症活动。对于确诊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等抗病毒药物。
2、食欲减退约半数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食欲下降,尤其厌恶油腻食物。这与肝脏胆汁分泌功能受损有关,可能伴随体质量减轻。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轻度增高,粪便颜色变浅。营养支持治疗中可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但需避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3、恶心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进食后恶心感,严重者可出现呕吐。肝脏合成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引发胃肠道水肿。部分患者可检测到血清抗HCV抗体阳性。对症处理时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缓解症状,但需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4、右上腹隐痛肝脏包膜受牵拉可引起右季肋区持续性钝痛,体检可能发现肝区叩击痛。超声检查常见肝实质回声增粗,门静脉直径可能增宽。慢性感染者可能已发展为肝纤维化,需通过FibroScan评估肝硬度。治疗基础疾病可选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5、皮肤巩膜黄染当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μmol/L时,可出现可见黄疸,提示肝细胞坏死程度较重。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尿色加深等胆汁淤积表现。这类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显著增高,需立即进行HCVRNA定量检测。抗病毒治疗可选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动物内脏摄入。严格禁酒并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HCVRNA及肝脏影像学检查,出现腹水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慢性感染者应进行肝癌筛查,包括甲胎蛋白检测和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