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抽除后不会重新生长。牙髓是牙齿内部的软组织,包含神经和血管,一旦被完全抽除,无法再生。
牙髓抽除后牙齿失去营养供应和感觉功能,需要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并填充材料封闭根管。牙齿会变得脆弱易碎,建议进行牙冠修复保护。牙髓坏死或严重感染时,抽除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可避免炎症扩散至颌骨或全身。
极少数情况下,年轻恒牙的牙髓可能保留部分活性组织,但再生能力有限。儿童乳牙牙髓若仅部分去除,残留细胞可能形成修复性牙本质,但无法完全恢复原有牙髓功能。这种情况需定期复查观察牙齿发育情况。
牙髓抽除后应避免咀嚼硬物,定期口腔检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线清洁牙缝。若出现牙齿变色、牙龈肿胀或咬合不适,需及时就诊。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建议每半年拍摄X光片监测根尖周状况。
牙髓炎钻洞后一般会有轻微疼痛,但疼痛程度会逐渐减轻。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剧烈疼痛,可能与感染未控制或并发症有关。
牙髓炎钻洞治疗后的疼痛通常属于术后正常反应。钻洞过程中器械对牙髓及周围组织的机械刺激可能引发短暂性敏感,这种疼痛多在1-3天内自行缓解。治疗时使用的局部麻醉药物消退后,部分患者会感觉钝痛或咬合不适,通常通过避免患侧咀嚼、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可有效缓解。术后牙齿可能出现冷热敏感现象,这与牙髓神经暂时性充血有关,使用脱敏牙膏如舒适达抗敏牙膏有助于改善症状。
若钻洞后疼痛持续超过3天且呈搏动性加剧,需警惕继发感染或治疗不彻底。残留的坏死牙髓组织可能引发根尖周炎,表现为自发痛和叩击痛,此时需配合根管治疗并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器械分离或侧壁穿孔等并发症,导致持续性剧痛,需通过显微根管治疗或手术修补。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现愈合延迟,疼痛周期可能延长至5-7天。
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患牙周围,避免食物残渣滞留。24小时内禁止刷牙漱口以防血凝块脱落,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牛奶。若出现夜间痛、放射痛或面部肿胀,应立即复诊排查根尖脓肿等急症。定期随访检查根管充填效果,必要时拍摄X线片评估根尖周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