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通常仍需遵医嘱继续服药。血压达标后是否停药需考虑原发性高血压控制需求、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消除、靶器官损害程度、药物依赖性、个体化治疗方案等因素。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控制。血压读数下降是药物起效的表现,而非疾病治愈的信号。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部分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逐步减量,但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清晨高血压和夜间血压波动。合并糖尿病、肾病或已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患者,更需严格维持药物治疗。
极少数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解除病因后可能减停药物,如肾上腺瘤切除术后或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血压恢复正常。妊娠期高血压在分娩后血压可能自行回落。但这些情况均需专业评估,不可自行判断。血压波动受季节、情绪、作息等多因素影响,自行停药可能掩盖真实病情。
高血压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全谷物和新鲜蔬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定期监测家庭血压并记录,就诊时携带完整用药记录和血压日记供医生参考。任何用药调整都必须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糖尿病酮体高需通过胰岛素治疗、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方式干预,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并监测血糖。糖尿病酮体升高可能与胰岛素不足、感染、脱水等因素有关,严重时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1、胰岛素治疗短期使用速效胰岛素是降低酮体的关键措施,可选用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药物。胰岛素能抑制脂肪分解,减少酮体生成,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每小时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
2、补液治疗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可纠正脱水状态,每日补液量需根据脱水程度调整。充足补液能促进酮体经尿液排出,改善循环血量。合并心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输液速度,避免液体负荷过重。
3、电解质管理酮症酸中毒常伴随低钾、低钠,需定期检测血电解质水平。氯化钾注射液可静脉补充钾离子,补钾时需监测心电图变化。钠离子通过生理盐水补充,严重酸中毒者可考虑使用碳酸氢钠。
4、饮食调整急性期需暂停碳水化合物摄入,病情稳定后逐步增加低升糖指数食物。选择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分次少量进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克以内。
5、诱因控制排查感染灶并使用抗生素治疗,常见诱发因素包括肺炎、尿路感染等。停用可能加重酮症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需检查胰岛素注射技术是否正确。
糖尿病酮体升高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每2小时监测血糖和尿酮体。恢复期需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剧烈运动。长期管理需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掌握胰岛素剂量调整原则。出现恶心呕吐、深大呼吸等酮症酸中毒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