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眼睛外伤一般可以使用红霉素眼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眼膏适用于细菌性结膜炎、睑缘炎等轻度眼部感染,对皮肤轻微擦伤也有一定预防感染作用。
红霉素眼膏主要成分为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眼部外伤后若出现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细菌感染迹象,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红霉素眼膏。使用时需清洁双手,轻轻下拉下眼睑,将约1厘米长的药膏挤入结膜囊内,避免药膏管口接触眼睛。每日用药次数需遵医嘱,通常为2-3次。
若幼儿眼睛外伤伴有角膜损伤、深部组织暴露或异物残留等情况,则不宜自行使用红霉素眼膏。尖锐物体造成的穿透伤、化学烧伤等严重外伤需立即就医,盲目用药可能延误治疗。部分幼儿可能对红霉素过敏,使用后若出现眼睑瘙痒、充血加重等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冲洗眼睛。
幼儿眼睛外伤后,家长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避免揉搓眼睛。除红霉素眼膏外,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其他抗菌药物。日常需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强光刺激,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若外伤后出现视力模糊、畏光流泪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前往眼科进一步检查。
耳廓外伤缝合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和减少局部刺激。
缝合后24小时内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沾水。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轻柔清洁伤口周围,动作需轻柔避免牵拉缝线。覆盖的敷料应每日更换,观察有无渗液、红肿或异常分泌物。避免用手频繁触摸伤口,防止细菌感染。睡眠时尽量侧卧健侧,避免压迫患耳。两周内禁止游泳、潜水等可能使伤口浸水的活动,洗头时可用防水耳罩保护。避免剧烈运动或可能碰撞耳部的活动,防止缝线断裂或伤口裂开。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愈合。
若出现剧烈疼痛、发热或伤口流脓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复查。遵医嘱按时拆线,通常耳廓缝合线在7-10天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