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心肌病人的麻醉可通过镇静药物、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方式实施,通常由心脏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输出量降低、心室壁变薄、心腔扩大等因素引起。
1、镇静药物:对于轻度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可选择镇静药物如咪达唑仑注射液0.05-0.1mg/kg或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2-0.7μg/kg/h,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同时避免对心脏功能的过度抑制。这类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适合短时间操作。
2、局部麻醉:局部麻醉适用于手术范围较小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注射液1%-2%和布比卡因注射液0.25%-0.5%。局部麻醉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但需注意药物剂量和注射速度,避免局部药物过量导致心脏毒性。
3、全身麻醉:对于复杂手术或无法耐受局部麻醉的患者,可选择全身麻醉。常用药物包括丙泊酚注射液1.5-2.5mg/kg和七氟烷吸入剂1%-2%。全身麻醉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注射液2-10μg/kg/min维持循环稳定。
4、麻醉监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麻醉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压,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必要时可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
5、术后管理: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心功能恶化和心律失常。术后镇痛可选择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注射液0.5-1μg/kg或非甾体抗炎药如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30mg,避免使用对心脏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麻醉期间需注意维持心脏功能稳定,避免使用对心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术后护理包括控制液体摄入、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高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运动方面可进行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避免高强度运动。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体外碎石手术通常不需要全身麻醉,多数情况下采用局部麻醉或镇痛措施即可完成。体外碎石术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局部麻醉、静脉镇痛、非麻醉镇痛、儿童特殊处理、麻醉禁忌评估等。
1、局部麻醉体外碎石术常在治疗区域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等表面麻醉剂,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减轻冲击波带来的皮肤刺痛感。这种麻醉方式不影响患者意识,术后恢复快,适用于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粉碎治疗。
2、静脉镇痛对于疼痛敏感或焦虑患者,可配合使用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静脉镇痛药物。这类短效镇痛剂能维持患者清醒状态,同时有效缓解冲击波引起的内脏牵涉痛,特别适合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治疗。
3、非麻醉镇痛部分医疗机构采用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等非药物镇痛手段。通过调整冲击波频率、降低能量输出等技术改良,配合呼吸训练也能帮助耐受治疗,适用于直径小于10毫米的肾盂结石。
4、儿童特殊处理儿童患者因配合度差可能需基础麻醉,常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深度以维持自主呼吸为度,术中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适用于儿童肾结石的日间手术处理。
5、麻醉禁忌评估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麻醉科会诊评估风险。过度肥胖患者可能因体位限制影响呼吸,需考虑椎管内麻醉替代方案,这类特殊情况约占体外碎石病例的极少数。
术后建议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优先选择柠檬水等碱性饮品帮助碎石排出。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排石情况。出现持续发热或严重血尿时需及时返院检查,必要时配合口服坦索罗辛等药物辅助排石。饮食上应控制高草酸食物摄入,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调整膳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