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导致脑出血主要与血管壁损伤、微小动脉瘤形成、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痉挛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1、血管壁损伤: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承受持续高压冲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弹性纤维断裂,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当血压骤升时,薄弱处易破裂出血。
2、微小动脉瘤形成:高血压可促使脑内穿支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血管中层平滑肌被纤维组织取代,局部管壁膨出形成粟粒状动脉瘤。这些动脉瘤在血压波动时极易破裂。
3、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压急剧升高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效,血流对血管壁的剪切力骤然增大,超过血管承受极限时会发生血管破裂。
4、血管痉挛: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脑血管痉挛,痉挛段远端血管因缺血缺氧导致内皮损伤,同时痉挛解除后血流再灌注易引发血管破裂。
5、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患者多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和纤维蛋白原增高,出血后止血机制受损,加重出血程度。
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盐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摄入;每周进行5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压波动;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医嘱调整用药;脑出血高发季节注意保暖防寒。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急性脑出血的症状主要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需立即就医。
1、头痛急性脑出血患者常出现突发剧烈头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出血侧,呈持续性胀痛或炸裂样疼痛。头痛程度与出血量及部位有关,大量出血或脑干出血时头痛更为剧烈。部分患者可能伴随颈部僵硬感,易与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混淆,但脑出血头痛通常起病更急且无先兆。
2、呕吐约半数脑出血患者会出现喷射性呕吐,多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呕吐常发生在头痛之后,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咖啡样物。后颅窝出血时呕吐更为常见且频繁,可能不伴明显头痛,易被误诊为胃肠疾病。呕吐后头痛症状通常不会缓解,这与普通胃肠炎不同。
3、意识障碍脑出血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嗜睡或反应迟钝,重者迅速陷入昏迷。意识障碍程度与出血部位和速度相关,基底节区大量出血或脑干出血可在数分钟内导致昏迷。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等精神症状,易被误认为精神疾病发作。
4、肢体无力大脑半球出血常导致对侧肢体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或完全不能活动,肌张力初期降低后逐渐增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如麻木、刺痛等。小脑出血则多表现为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如行走不稳、持物不准等。这些症状多突然出现且进行性加重。
5、言语不清优势半球出血可导致各种言语障碍,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患者可能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找词困难或听不懂他人语言。非优势半球出血可能出现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不准但语言理解正常。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延髓麻痹症状。
急性脑出血属于神经科急症,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平卧,头部抬高15-30度,避免剧烈搬动或摇晃。不要给患者喂食喂水,防止误吸。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等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脑出血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控制血压,定期复查头部影像学,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饮食上应保持低盐低脂,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