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可通过生活调整、药物辅助、心理支持、定期监测、紧急预案等方式护理。妊娠合并心脏病通常由心脏负荷增加、原有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感染等因素引起。
1、生活调整:
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饮食以低盐、高蛋白、易消化为主,控制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
2、药物辅助: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心功能的药物,如地高辛、呋塞米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风险,如青霉素类。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自行增减或停药。
3、心理支持:
孕妇易出现焦虑情绪,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与陪伴。可通过心理咨询、孕妇课堂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病情稳定,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4、定期监测:
每周测量血压、心率,记录体重变化。每月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时立即就医。产科与心内科联合随访,评估胎儿发育与心脏功能。
5、紧急预案:
提前制定分娩方案,选择具备抢救条件的医院。准备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吗啡等。熟悉心衰早期症状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分娩时建议采取剖宫产,避免产程过长加重心脏负担。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需特别注意饮食营养均衡,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补充铁剂预防贫血,限制钠盐摄入量在每日5克以下。适当进行呼吸训练和下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坐久卧。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进行胎心监护,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出现心慌、气短、水肿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产后仍需继续监测心脏功能,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上气道梗阻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气道通畅、调整体位、控制感染、监测生命体征、心理疏导等。上气道梗阻可能与异物阻塞、炎症反应、过敏反应、肿瘤压迫、喉部痉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喘鸣音、声音嘶哑、发绀等症状。
1、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使用吸痰器辅助排痰。对于异物阻塞者需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婴幼儿可采用背部叩击法。湿化气道可通过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或遵医嘱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痰液黏稠者可配合氨溴索注射液雾化治疗。
2、调整体位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前倾坐位,颈部轻度伸展。婴幼儿可采取头低脚高俯卧位,利用重力促进异物排出。急性喉炎患者需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加重喉头水肿,睡眠时垫高肩背部15-30度。
3、控制感染细菌感染引起者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病毒感染可配合利巴韦林颗粒,过敏因素导致者需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喉部水肿明显时,短期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
4、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SpO2在92%以上。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三凹征变化,备好气管插管包。记录24小时出入量,警惕因呼吸困难导致的脱水,心率超过140次/分需警惕呼吸衰竭。
5、心理疏导采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缓解患者焦虑,儿童患者可通过玩具分散注意力。指导家属掌握正确拍背手法,解释氧疗设备的使用目的。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建立应急预案卡片。
护理期间保持环境温度18-22℃,湿度50-60%。饮食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复期可进行吹气球训练增强呼吸肌力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建议定期复查喉镜,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接触性过敏者需佩戴标识手环。夜间睡眠建议使用加湿器,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