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粪口传播等。1、接触传播:手足口病病毒可通过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唾液、粪便等分泌物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后,若未及时洗手,病毒可能通过手部进入口腔或鼻腔,导致感染。2、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飞沫散播到空气中,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3、粪口传播:病毒可通过粪便排出,若接触被污染的水源、食物或手部未清洁,可能通过口腔进入体内。4、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新生儿。5、环境传播: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公共设施如游泳池、游乐场等可能成为传播媒介。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在接触公共设施、处理食物前后。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消毒玩具、餐具等物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或饮用生水。对于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若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传染他人。
手足口病疫苗一般建议在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4个月小孩通常不能接种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接种程序为6月龄开始接种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1个月。4个月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接种疫苗可能无法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且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部分特殊情况下,如疫情暴发期间高风险婴儿,经医生评估后可能考虑提前接种,但需严格监测接种后反应。
建议家长在婴儿满6月龄后及时预约接种,接种前确认孩子无发热、急性疾病等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