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能与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以及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有关。
手足口病通常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臀部皮疹等症状。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多为轻症,患儿可能出现低热和少量皮疹。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脑炎或肺水肿,需警惕持续高热、呕吐等症状。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症状较轻,但仍有传染性。
患儿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α2b喷雾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利巴韦林颗粒能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α2b喷雾剂有助于缓解口腔疱疹疼痛,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减轻咽部炎症。治疗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
建议家长让患儿多饮水,进食流质食物,保持室内通风并做好物品消毒。
护理手足口病的人一般能接触正常人,但需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传染。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护理人员在照顾手足口病患者时,若严格遵循防护规范,通常不会传染给健康人群。护理前后需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接触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患者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物品需单独消毒。护理期间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健康成人免疫力较强,即使接触病毒也不一定会发病。
若护理人员出现发热、口腔溃疡或手足皮疹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停止接触健康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孕妇或婴幼儿家属护理患者时风险较高,建议暂时避免密切接触健康儿童。病毒在患者发病后1-2周内仍可能通过粪便排出,此时仍需保持基本防护。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所有家庭成员都应加强手卫生,定期对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表面消毒。患者衣物需用60℃以上热水浸泡清洗,居室保持通风。出现聚集性病例时,健康人群可考虑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预防重症。护理结束后观察自身健康状况1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