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发热,好发于婴幼儿。
1、病原体特征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具有双层衣壳结构,其表面蛋白VP4和VP7决定病毒血清型。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稳定性较强,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托幼机构易引起暴发流行。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导致双糖酶活性下降引发渗透性腹泻。
2、典型症状潜伏期约1-3天后出现水样蛋花汤样便,每日可达10-20次,伴有喷射性呕吐和低至中度发热。病程早期可能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严重脱水时可表现为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症状通常持续3-8天,免疫功能低下者病程可能延长。
3、诊断方法粪便抗原检测是主要诊断手段,采用胶体金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病毒抗原。电子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到车轮状病毒颗粒。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便常规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需注意与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治疗原则以预防和纠正脱水为主,轻中度脱水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Ⅲ。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消旋卡多曲能减少肠道分泌。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严重呕吐或脱水需静脉补液,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和止泻药。
5、预防措施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国内现有单价和五价两种口服减毒活疫苗。日常需加强手卫生,患儿粪便需消毒处理。母乳喂养可提供被动免疫,婴幼儿餐具应定期煮沸消毒。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患病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或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年长儿可进食米汤、面条等低渣饮食。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皮炎,每次便后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脱水体征,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惊厥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