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可能由遗传因素、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心肌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导管消融、植入式除颤器、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离子通道异常,如长QT综合征或Brugada综合征,可能表现为突发心悸或晕厥。建议基因检测确诊,可遵医嘱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2、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可诱发心肌电活动异常,常见于腹泻、利尿剂使用后。需及时纠正电解质失衡,静脉补充氯化钾或硫酸镁,日常需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3、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有关,常伴胸痛及心电图ST段改变。需行血运重建治疗,药物可选美托洛尔、地尔硫卓、硝酸甘油。
4、心肌病: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引发心脏结构异常,多表现为气促及下肢水肿。需控制心力衰竭,使用依那普利、螺内酯、呋塞米等药物,重症需考虑心脏移植。
保持规律作息与低盐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