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吸烟的主要受害者包括被动吸烟的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及呼吸系统疾病人群。被动吸烟可能增加肺癌、心血管疾病、哮喘等疾病风险。
1、儿童儿童是被动吸烟的高危人群,因其呼吸频率快、免疫系统未完善,更易受烟草烟雾中有害物质影响。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急性发作、中耳炎等。家长需避免在儿童活动区域吸烟,家中应保持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2、孕妇孕妇接触二手烟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先天畸形的概率。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供氧。建议孕妇远离吸烟环境,家庭成员应戒烟或在室外吸烟。
3、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被动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风险。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阻肺、哮喘人群接触二手烟可能诱发急性发作。这类人群应明确拒绝吸烟环境,必要时佩戴口罩防护。
4、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对烟雾刺激敏感,二手烟会直接损伤气道黏膜,导致咳嗽、喘息加重。建议此类人群避免前往吸烟场所,家中可使用高效过滤装置减少悬浮颗粒物。
5、老年人老年人因免疫功能下降,长期被动吸烟可能加速肺功能衰退,增加肺炎、肺癌风险。同时烟草烟雾会与老年人常用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建议养老机构设立无烟区,家属探视时避免室内吸烟。
减少被动吸烟危害需多层面干预。个人应主动远离吸烟环境,公共场所需严格执行禁烟规定,家庭可安装新风系统降低烟雾残留。吸烟者应考虑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逐步戒烟,从源头保护他人健康。医疗机构应对高危人群开展被动吸烟危害教育,社区可组织戒烟互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