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症通常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症状,但完全治愈概率较低。治疗方式主要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胸腺切除术、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1、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片是常用药物,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改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可缓解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症状。需注意药物过量可能引发胆碱能危象,表现为腹痛、呕吐等不良反应。
2、免疫抑制剂醋酸泼尼松片和他克莫司胶囊可调节异常免疫反应。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血压及骨质疏松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库欣综合征面容。免疫抑制治疗需持续1-2年才能显效。
3、胸腺切除术适用于合并胸腺瘤或胸腺增生的患者,术后约70%患者症状改善。手术需在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成,术后可能需短期机械通气支持。建议术后继续配合药物治疗。
4、血浆置换通过分离清除血液中异常抗体,快速缓解肌无力危象。每次置换2000-3000ml血浆,需配合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和凝血异常。疗效通常维持4-6周。
5、静脉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可中和致病抗体,适用于急性加重期。标准剂量为400mg/kg连用5天,可能出现头痛、发热等输液反应。与血浆置换相比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更长。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感染。建议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进食时采取坐位防呛咳。注意记录每日肌力变化,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等加重症状的药物。妊娠期患者需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呼吸功能评估。出现呼吸困难等危象前兆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