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拉肚子可能由肠道菌群失调、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肠炎、乳糖不耐受、肠道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饮食不规律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反复发作。患者常伴有腹胀、排气增多,粪便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日常增加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摄入。
2、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压力或胃肠动力异常可能诱发功能性腹泻,表现为腹痛后排便、排便后缓解,粪便多呈糊状但无脓血。可选用匹维溴铵片缓解肠痉挛,配合蒙脱石散改善腹泻症状。建议记录饮食日记,避免摄入洋葱、豆类等产气食物。
3、慢性肠炎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可能导致持续腹泻,常见黏液血便、体重下降。结肠镜检查可见肠壁溃疡病变,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严重时需注射英夫利西单抗。急性发作期应采用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
4、乳糖不耐受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者摄入奶制品后会出现水样泻,伴有肠鸣音亢进。可通过氢呼气试验确诊,治疗需长期避免鲜奶,改用舒化奶或口服乳糖酶胶囊。注意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选择深绿色蔬菜、豆腐等高钙替代食品。
5、肠道肿瘤结肠癌等占位性病变可能引起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肠镜检查发现肿物需活检明确性质,早期可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晚期需联合化疗。40岁以上人群出现不明原因腹泻应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长期腹泻患者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预防脱水,饮食采用低脂低纤维原则,急性期可食用米汤、苹果泥等收敛性食物。记录排便频率与性状变化,若出现发热、血便或体重骤降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所有治疗均需在消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