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可通过控制血压、调节饮食、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改善。肾萎缩通常由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肾萎缩的常见原因,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加速肾功能恶化。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如缬沙坦、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等。
2、调节饮食低盐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鱼肉、瘦肉等,避免高嘌呤食物。
3、药物治疗针对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如糖尿病肾病需控制血糖,可使用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慢性肾炎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4、肾脏替代终末期肾萎缩患者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每周需进行2-3次,腹膜透析可居家操作,肾移植需配型成功。
肾萎缩患者应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保持适度运动,避免劳累和感染,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水肿、乏力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