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通常可以自愈,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多数患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该病具有自限性特点,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患者在充分休息和营养支持的情况下,肝脏损伤可在1-2个月内逐渐修复,病毒会被免疫系统完全清除。发病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和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同时严格隔离防止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少数免疫功能低下或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可能出现重型肝炎,表现为持续高热、意识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等危险症状,这类情况需立即住院治疗。孕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发生肝衰竭的概率较高,儿童感染者虽然症状较轻但排毒时间较长。对于出现皮肤瘀斑、腹水、行为异常等预警体征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肝功能检测和凝血功能评估,必要时接受人工肝支持治疗。
预防甲型肝炎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疫苗,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医务人员、旅行者应优先接种。日常需加强饮食卫生,避免生食贝类等高风险食物,接触污染物后严格洗手。患者康复后会产生持久免疫力,但恢复期仍需定期复查肝功能直至指标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