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痣是否需要切除取决于其形态特征和潜在恶变风险,多数稳定的良性色素痣无须处理,但存在不对称、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或直径增大等变化时建议手术切除。
色素痣是皮肤常见的良性肿瘤,由黑色素细胞聚集形成。通常直径小于6毫米、边缘光滑、颜色均匀且多年无变化的痣恶变概率极低,这类痣以观察为主,日常避免反复摩擦刺激即可。若位于手掌、足底、腰带区等易受摩擦部位,即使形态规则也可考虑预防性切除。临床评估需结合皮肤镜和病史,短期内快速增大、表面破溃出血或伴随瘙痒疼痛的痣需高度警惕。
具有恶变倾向的色素痣需完整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当痣体出现卫星灶、色素晕轮扩散或伴随淋巴结肿大时,提示可能已进展为黑色素瘤,此时需扩大切除范围并配合免疫组化检测。先天性巨痣(直径超过20厘米)或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者,其癌变风险显著增加,建议早期干预。
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拆线前避免沾水,遵医嘱定期换药。切除后的色素痣均应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皮肤镜,观察是否有复发或新发病灶。日常需做好防晒,使用SPF30以上的广谱防晒霜,避免紫外线诱发新的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