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第三天疼痛加重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组织水肿或固定不当有关,需及时就医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骨折后疼痛加重常见于炎症高峰期,通常在伤后48-72小时达到峰值,这是正常生理反应,但需排除感染、固定松动等异常情况。治疗上可通过药物镇痛、物理治疗和调整固定方式缓解症状。
1、药物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可有效缓解疼痛和炎症;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可用于重度疼痛;局部外用药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可减轻局部不适。
2、物理治疗:冷敷可减少局部水肿和疼痛,建议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超声波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
3、调整固定方式:检查石膏或夹板是否过紧或松动,必要时重新固定;使用支具或护具提供额外支撑;避免过早负重或活动,防止二次损伤。
4、饮食调理: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蛋,帮助组织修复。
5、心理疏导:疼痛可能引发焦虑,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进展,减少不必要的担忧;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骨折后疼痛加重是常见现象,但需警惕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药物、物理治疗、固定调整和饮食调理等多方面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关注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康复进程。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有发热、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除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