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皮炎用盐水冲洗可能暂时缓解瘙痒,但无法根治且存在刺激风险。处理日光性皮炎主要有冷敷保湿、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避免日晒、就医评估五种方式。
急性期可用冷藏生理盐水或冷水浸湿纱布敷于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冷敷后立即涂抹无香精保湿霜如凡士林、尿素软膏,可缓解皮肤灼热感,修复受损屏障。避免使用含酒精或薄荷的清凉产品,可能加重刺激。
中重度皮炎需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可联用莫匹罗星软膏。非激素类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等薄嫩部位。所有外用药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连续应用不超过2周。
剧烈瘙痒可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较一代药物嗜睡副作用更轻。合并广泛水肿或水疱时,医生可能短期开具泼尼松等口服激素,需严格遵医嘱减量停药。
发作期需严格防晒,选择UPF50+防晒衣帽及广谱防晒霜SPF30以上。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避免外出,阴天仍需防护,紫外线可穿透云层。长期反复发作者建议进行光敏感测试。
出现发热、脓疱、皮肤坏死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诊,排除光毒性反应或多形性日光疹等特殊类型。光敏感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的首发表现,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潜在疾病。
日光性皮炎患者日常应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减少光敏性蔬菜如芹菜、茴香摄入。选择棉质透气衣物,避免搔抓。外出前30分钟涂抹足量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建议每年春季前进行预防性光疗,逐步增加紫外线暴露量以增强皮肤耐受性。长期反复发作或伴随其他系统症状时,需至皮肤科完善抗核抗体等免疫学检查。
烧伤人员一般可以喝淡盐水,有助于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烧伤后体液大量流失,适量饮用淡盐水可帮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但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伴有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则需禁止自行补液并立即就医。
烧伤后早期体液丢失以血浆成分为主,钠离子随渗出液流失。此时饮用含钠浓度0.9%的淡盐水每500毫升水加4.5克食盐能有效预防低钠血症。建议分次少量饮用,每次不超过200毫升,间隔1-2小时。同时需观察尿量变化,成人应维持每小时30毫升以上的尿量。
对于二度以上烧伤、头面部烧伤或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盲目补液可能加重组织水肿或引发呕吐误吸。儿童烧伤面积超过5%、成人超过10%时,需通过静脉输液精确控制补液量。存在休克症状或意识模糊者应立即禁食水,避免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液体反流。
烧伤后24小时内应以静脉补液为主,口服补液仅作为辅助手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补液方案,同时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创面修复。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浓盐水,定期监测血压、尿量和血钠水平。如出现口渴加重、尿量减少或精神萎靡等症状,需警惕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