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心肌酶学演变规律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要点包括病理性Q波形成、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心脏超声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血管闭塞证据、心脏核素扫描灌注缺损等。
1. 心电图特征病理性Q波是陈旧性心梗最具特异性的表现,通常定义为Q波宽度超过0.04秒或深度大于同导联R波1/4。V1-V3导联出现QS波提示前间壁梗死,II、III、aVF导联异常Q波对应下壁梗死。部分患者可表现为R波递增不良或原有Q波消失,需结合病史判断。
2. 心肌酶学演变肌钙蛋白I/T在急性期显著升高后逐渐回落,陈旧期可能恢复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若持续低水平升高提示存在心肌微循环障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与2比值倒置现象可持续数月,但特异性较低。
3. 超声心动图心脏超声可见梗死区域室壁变薄、运动减弱或消失,可能出现矛盾运动。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程度与梗死面积相关。心肌应变成像技术可检测亚临床心肌功能障碍,对非Q波型心梗诊断价值较高。
4. 冠状动脉造影血管造影能直接显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侧支循环形成是慢性病程的特征。血管内超声可发现斑块破裂后愈合的影像学证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识别血栓机化征象。
5. 核医学检查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显示固定性灌注缺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见代谢-血流不匹配现象。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显像能准确界定梗死范围,纤维化区域呈现特征性高信号。
确诊陈旧性心肌梗死需结合至少两项客观检查证据,并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长期坚持二级预防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后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出现新发胸痛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复查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