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时按摩天枢穴、足三里穴、中脘穴、关元穴、脾俞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症状。腹泻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感染等因素有关,按摩需配合病因治疗。
1、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脐旁两寸处,属于足阳明胃经。按摩该穴位可调节胃肠蠕动功能,缓解腹痛和腹泻症状。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轻柔按压3-5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配合按摩效果更明显。
2、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用拇指垂直向下按压并做环形揉动,每次持续2-3分钟。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慢性腹泻,长期按摩可增强体质。
3、中脘穴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处。按摩此穴可和胃降逆,缓解腹胀、泄泻等症状。手掌平放于穴位处,以适中力度做顺时针摩动5-10分钟。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日常按摩有助于减少腹泻发作频率。
4、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三寸,属任脉要穴。按摩能温补脾肾阳气,改善五更泄泻等虚寒型腹泻。用掌心贴紧穴位做缓慢环形按摩,配合艾灸效果更佳。老年体虚或产后腹泻者适用此法。
5、脾俞穴脾俞穴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刺激该穴可健脾益气,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让他人用掌根从穴位向两侧分推,或使用按摩器振动刺激。慢性结肠炎患者可配合药物治疗同步进行。
腹泻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及油腻食物。若腹泻持续超过2天或伴有发热、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按摩仅作为辅助手段,严重感染性腹泻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治疗。日常可适当食用山药、小米粥等健脾食物,避免腹部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