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型破伤风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肌肉强直性痉挛,可能伴随疼痛或抽搐。
局部型破伤风通常由破伤风梭菌通过皮肤伤口侵入引起,常见于小而深的刺伤或污染伤口。早期症状为伤口周围肌肉持续性收缩,可能出现牙关紧闭或面部肌肉僵硬。随着病情进展,痉挛可能扩散至邻近肌群,导致肢体活动受限或异常姿势。部分患者会出现出汗、心率增快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该病需与狂犬病、低钙血症等疾病鉴别。临床常用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中和毒素,配合青霉素钠注射液控制感染,严重者需使用地西泮注射液缓解肌肉痉挛。伤口需彻底清创并暴露于有氧环境以抑制细菌繁殖。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接触土壤或锈蚀金属。受伤后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局部冻伤按组织损伤深度可分为一度、二度、三度和四度。
一度冻伤仅累及表皮层,表现为皮肤苍白、麻木,复温后出现红肿和刺痛,无水疱或坏死。二度冻伤损伤达真皮层,除红肿外还会形成透明水疱,伴有剧烈疼痛和灼热感。三度冻伤累及皮下组织,皮肤呈青紫或血性水疱,感觉消失,愈合后可能遗留瘢痕。四度冻伤最严重,可导致肌肉、骨骼坏死,皮肤呈黑褐色,需手术清创甚至截肢。冻伤程度与低温暴露时间、环境湿度及防护措施有关,潮湿环境会加速热量散失加重损伤。
冻伤后应避免揉搓患处,及时用40-42℃温水复温,保持干燥并穿戴保暖衣物,严重者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