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治疗策略包括两个方面:对症治疗及预防性治疗。对症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抑制或减轻疼痛及伴随症状。预防性治疗用来减少头痛发作的频度及减轻头痛严重性。对偏头痛患者是单用对症治疗还是同时采取对症治疗及预防性治疗,要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如果头痛发作频度较小,疼痛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可考虑单纯选用对症治疗。如果头痛发作频度较大,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对工作、学习、生活影响较明显,则在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总之,既要考虑到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又要考虑到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有时还要参考患者个人的意见。Saper的建议是每周发作2次以下者单独给予药物性对症治疗,而发作频繁者应给予预防性治疗。
不论是对症治疗还是预防性治疗,均包括两个方面,即药物干预及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方面,强调患者自助。嘱患者详细记录前躯症状、头痛发作与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找出头痛诱发及缓解的因素,并尽可避免。如避免某些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规律饮食。不论是在工作日,还是周末抑或假期,坚持这些方案对于减轻头痛发作非常重要,接受这些建议对30%患者有帮助。另有人倡导有规律的锻炼,如长跑等,可能有效地减少头痛发作。认知和行为治疗,如生物反馈治疗等,已被证明有效,另有患者于头痛时进行痛点压迫,于凉爽、安静、暗淡的环境中独处,或以冰块冷敷均有一定效果。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偏头痛专题:http://www.fh21.com.cn/sjk/ptt/
偏头痛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干预和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偏头痛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变化、血管异常、神经传导紊乱和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
1、药物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中重度发作可使用曲普坦类药物如舒马曲普坦片。预防性用药包括普萘洛尔片、氟桂利嗪胶囊等钙通道阻滞剂。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长期过量使用止痛药导致药物依赖性头痛。
2、物理治疗发作期可采用冷敷前额或颈部缓解血管扩张。非发作期通过经皮电神经刺激仪进行神经调节治疗。颈椎牵引可改善颈源性偏头痛,高压氧治疗对部分顽固性病例有效。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操作加重症状。
3、生活方式调整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睡眠不足或过度,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饮食上忌食含酪胺的奶酪、巧克力等易诱发食物,限制咖啡因摄入。记录头痛日记识别个人诱因,女性经期前后需特别注意激素波动影响。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可增强血管调节功能。
4、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建立疼痛应对策略,生物反馈训练提升自主神经调控能力。正念减压训练可降低头痛发作频率,团体心理治疗改善疾病应对心态。焦虑抑郁等共病情绪需同步干预,必要时联合抗焦虑药物。
5、中医调理针灸选取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疏通经络,推拿按摩缓解颈部肌肉紧张。中药可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改善气血运行,天麻钩藤饮调理肝阳上亢型头痛。艾灸百会穴、足三里等穴位有预防发作效果,需辨证施治避免误补误泻。
偏头痛患者应避免已知诱发因素如强光、噪音刺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发作时选择安静黑暗环境休息,适当补充水分。长期管理需建立医患合作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评估疗效。随身携带应急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但每月用药超过规定次数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多数患者可显著降低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