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不发烧直咳嗽可通过保持呼吸道湿润、调整饮食结构、遵医嘱雾化治疗、口服止咳化痰药物、必要时吸氧等方式缓解。小儿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过敏反应、吸入异物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湿润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家长可让患儿吸入温热蒸汽,每日重复进行3-4次,每次5-10分钟。注意避免使用过热蒸汽导致烫伤,水温控制在40℃以下较为安全。
2、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次喂食,每次喂食量控制在平日2/3左右。咳嗽期间暂停牛奶等易生痰的饮品,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缓解咽喉刺激。
3、雾化治疗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等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前清理鼻腔分泌物,雾化后协助拍背排痰。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面色潮红、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4、口服药物细菌性肺炎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咳嗽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等止咳祛痰药。支原体感染需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注意用药疗程要完整。
5、吸氧支持当出现呼吸频率超过40次/分、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时,需及时就医进行氧疗。医院可能采用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1-2升/分钟。家长需记录患儿每日平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及咳嗽频率变化。
家长应每日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保持卧室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咳嗽期间避免剧烈活动,睡眠时适当垫高头部。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无缓解,或出现呼吸费力、拒食、嗜睡等情况,须立即前往儿科或呼吸科就诊。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等,帮助黏膜修复。
小儿肺炎出院后还咳嗽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炎症未完全消退、继发感染、过敏因素或胃食管反流有关。可通过雾化治疗、抗感染治疗、环境控制、饮食调整及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1、气道高反应性肺炎后支气管黏膜损伤可能导致气道敏感性增高,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用药,建议家长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冷空气刺激。若咳嗽影响睡眠,医生可能开具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液进行雾化治疗。
2、炎症未完全消退肺部病灶吸收需要一定时间,部分患儿出院时仍有轻微炎症。咳嗽可能伴随少量白痰,胸片显示肺纹理增粗。可遵医嘱继续服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颗粒,同时配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稀释痰液。
3、继发感染免疫功能未完全恢复时易发生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支原体重复感染。表现为咳嗽加重伴黄痰、反复发热。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医生可能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或罗红霉素分散片。
4、过敏因素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可能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特征为夜间或晨起阵发性咳嗽,运动后加剧。建议家长清洗床上用品并使用防螨罩,必要时需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或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5、胃食管反流婴幼儿食道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胃酸刺激咽喉可引起进食后咳嗽。表现为平卧时咳嗽明显,可能伴随吐奶。家长应少量多餐喂养,餐后竖抱30分钟,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磷酸铝凝胶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出院后咳嗽持续时间通常为2-4周,家长需每日记录咳嗽频率和性质。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暂停海鲜、冷饮等刺激性食物。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或咳嗽超过1个月未缓解,应立即复诊评估是否存在支气管异物或肺结核等特殊情况。恢复期可适当进行拍背排痰,手法为空心掌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叩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