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耳朵里的耳屎很湿很油可能与遗传因素、外耳道炎症或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
遗传因素导致的油性耳屎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表现为耳屎黏稠呈棕黄色,无瘙痒或疼痛。外耳道炎症多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伴随耳道红肿、渗出液增多等症状,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或氯霉素滴耳液抗感染治疗。皮脂腺分泌旺盛者耳屎油腻且易堆积,可能与饮食高脂或激素水平波动相关,可配合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清除。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减少辛辣油腻饮食,若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
耳屎掉到了耳膜炎附近一般需要及时就医处理,避免自行掏挖导致感染加重。
耳屎学名为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腺体的正常分泌物,具有保护作用。当耵聍靠近鼓膜炎区域时,可能因不当掏挖刺激发炎部位,导致疼痛加剧或继发感染。此时应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自行清理,以免将耵聍推向更深部位或损伤鼓膜。鼓膜炎患者外耳道皮肤屏障功能较弱,耵聍堆积可能滋生细菌,诱发中耳炎等并发症。若伴随听力下降、耳闷胀感或剧烈疼痛,提示可能存在耵聍栓塞合并感染。
建议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耵聍冲洗或吸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