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没有功能时通常不建议保留,需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切除。无功能肾脏可能引发感染、高血压等并发症,多数情况下医生会评估后建议手术切除。
肾脏丧失功能后若长期存在体内,可能成为感染病灶或导致肾性高血压。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疾病引起的无功能肾,其萎缩组织可能持续释放炎症因子,影响对侧健康肾脏功能。部分患者会出现腰部隐痛、反复发热等症状,超声检查可发现肾脏体积缩小或结构紊乱。对于此类情况,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是常见处理方式,能有效消除病灶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
少数特殊情况可考虑保留无功能肾脏。若患者存在孤立肾风险或对侧肾功能代偿不足,医生可能选择保守观察。某些先天性肾发育不良但无并发症的病例,通过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影像学检查也可暂不处理。但需注意保留期间可能出现肾结石、肾积水等继发问题,需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脏彩超。
术后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维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或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定期监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指标,残余肾功能下降时需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评估。
孕检查出胎儿室间隔缺损是否保留需根据缺损大小、位置及合并症综合评估。多数小型缺损可能自愈或通过手术矫正,大型缺损或合并其他畸形时需谨慎决策。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胎儿期超声检查可发现肌部或膜周部缺损。缺损小于3毫米的膜周型或肌部型,出生后约50%可能自然闭合,这类情况在规范产检监测下通常可继续妊娠。部分中等大小缺损虽无法自愈,但出生后可通过微创介入封堵术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对于这类胎儿,建议每2-4周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缺损变化,同时进行羊水穿刺排除染色体异常。
当缺损超过5毫米或为干下型缺损时,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或心功能不全。若同时存在主动脉骑跨、法洛四联症等复杂畸形,或合并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胎儿预后较差。此时需多学科会诊评估手术可行性,部分严重病例可能建议终止妊娠。孕晚期发现的进行性加重大型缺损,可能需提前在具备新生儿心脏手术资质的医院分娩。
建议孕妇立即转诊至胎儿医学中心进行专项评估,完善胎儿心脏超声、染色体检测及磁共振检查。保持每日胎动计数,避免剧烈运动和高盐饮食。后续需根据复查结果与小儿心外科医生、遗传咨询师共同制定个体化方案,新生儿出生后应尽快进行心脏专科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