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的高危人群主要有老年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以及腹部手术史患者。急腹症是指腹腔内器官发生急性病变引起的剧烈腹痛,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1、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对疼痛感知能力下降,容易延误急腹症的诊治。老年人常见的急腹症原因包括肠梗阻、胆囊炎、消化道穿孔等。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老年人出现腹痛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2、孕妇孕妇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腹腔器官,容易发生急腹症。常见原因包括阑尾炎、卵巢囊肿扭转、胎盘早剥等。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下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孕妇出现腹痛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影响胎儿健康。
3、儿童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容易忽视腹痛症状。常见急腹症原因包括肠套叠、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呕吐等症状。家长发现孩子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检查。
4、慢性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急腹症。这些患者可能表现为腹痛伴发热、乏力等症状。慢性病患者出现腹痛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5、腹部手术史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人群,容易发生肠粘连、肠梗阻等急腹症。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腹部手术史患者出现腹痛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急腹症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作息。出现持续性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检查,不可自行用药。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腹部触诊、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后给予相应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老年人急腹症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镇痛处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老年人急腹症通常由胃肠穿孔、肠梗阻、胆囊炎、阑尾炎、肠系膜缺血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急腹症发作时需立即禁食,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少消化道内容物对病变部位的刺激。胃肠减压能缓解腹胀、呕吐症状,降低胃肠压力,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操作时需注意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避免电解质紊乱。
2、静脉补液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和电解质,纠正脱水及酸碱失衡。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补液速度需根据心肺功能调整,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严重失血患者需输注血浆代用品,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3、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性急腹症如化脓性阑尾炎,需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覆盖肠道菌群,重症感染可选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用药前需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4、镇痛处理在明确诊断前慎用镇痛药,确诊后可选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缓解剧烈疼痛。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防掩盖病情。对于胆绞痛患者,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可解除平滑肌痉挛。
5、手术治疗疑似胃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等需急诊手术,根据病变选择腹腔镜探查或开腹手术。高龄患者术前需评估手术耐受性,术后加强监护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胆囊造瘘术适用于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
老年人急腹症病情变化快,家属发现症状应立即送医,避免自行用药。治疗期间需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保持体位舒适。恢复期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术后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恢复情况,出现发热、腹痛加重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