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需手术治疗的情况主要有急性阑尾炎穿孔、肠梗阻伴肠坏死、消化道穿孔、绞窄性肠梗阻、异位妊娠破裂等。这些情况通常伴随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休克等表现,需立即手术干预。
1、急性阑尾炎穿孔急性阑尾炎穿孔是由于阑尾管腔阻塞继发感染导致管壁坏死穿孔。患者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需行阑尾切除术,常用术式包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
2、肠梗阻伴肠坏死肠梗阻伴肠坏死多由肠扭转、肠套叠或粘连性肠梗阻发展而来。典型症状为持续性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CT可见肠管扩张及气液平面。需紧急手术切除坏死肠段并行肠吻合术,术后需禁食并静脉营养支持。
3、消化道穿孔消化道穿孔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或外伤性穿孔。突发上腹刀割样疼痛迅速波及全腹,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需行穿孔修补术或胃大部切除术,术后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抑制胃酸。
4、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导致肠管血运障碍。表现为持续性绞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可见血乳酸升高。需急诊手术解除梗阻因素,必要时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5、异位妊娠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多见于输卵管妊娠,突发下腹撕裂样疼痛伴阴道流血,超声可见盆腔积液。需行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开窗术,术后监测血β-HCG水平至正常,可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控制出血。
急腹症患者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逐步过渡流质饮食至正常饮食。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愈合情况。术后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肢体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腹部超声等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发热、切口渗液等异常需及时就医。
急腹症可通过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液体复苏、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急腹症通常由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胆囊炎、胰腺炎等原因引起。
1、禁食禁水急腹症发作时需立即停止进食和饮水,避免加重胃肠负担或引发呕吐误吸。胃肠内容物刺激可能加剧炎症或导致感染扩散,尤其是疑似消化道穿孔或肠梗阻时更需严格禁食。患者应保持平卧位,等待医疗人员评估。
2、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减轻腹腔压力,适用于肠梗阻、胃扩张等引起的急腹症。减压可缓解呕吐、腹胀症状,降低消化道穿孔风险。操作需由医护人员完成,同时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辅助判断病情。
3、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急腹症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剧烈疼痛可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但需排除需手术的急腹症后方可给药。同时需补充电解质溶液纠正脱水及酸碱失衡。
4、液体复苏严重急腹症常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林格液。监测尿量、血压等指标调整补液速度,休克患者可能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液体复苏为后续手术或抗感染治疗奠定基础。
5、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等需紧急手术,常见术式包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穿孔修补术等。手术可清除感染灶、解除梗阻或止血。术后需继续抗感染治疗,并逐步恢复肠内营养,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
急腹症患者治疗后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脂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康复期应适度活动预防肠粘连,但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恢复情况,出现腹痛加剧、发热需及时复诊。合并慢性病者需控制基础疾病,减少急腹症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