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中毒可通过脱离毒源、清除毒物、药物治疗、血液净化、对症支持等方式治疗。除草剂中毒通常由误服、皮肤接触、吸入挥发气体等原因引起,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
1、脱离毒源立即远离喷洒区域,脱除被污染的衣物并用清水冲洗皮肤。若为口服中毒,禁止催吐以防加重黏膜损伤。接触性中毒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15分钟以上,眼部污染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2、清除毒物口服6小时内可遵医嘱使用活性炭混悬液吸附毒物,必要时配合甘露醇导泻。百草枯中毒需尽早用白陶土或漂白土溶液灌胃。皮肤吸收型除草剂可用聚乙烯二醇溶液清洗。
3、药物治疗草甘膦中毒可静脉注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百草枯中毒早期使用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有机磷类除草剂中毒需及时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和氯解磷定注射液。
4、血液净化重度中毒患者需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百草枯中毒在12小时内行血液灌流可显著提高生存率,敌草快中毒建议采用血浆置换术清除游离毒素。
5、对症支持出现呼吸衰竭时给予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急性肾损伤需行肾脏替代治疗。心肌损害可静脉输注磷酸肌酸钠,肝损伤患者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器官功能。
除草剂中毒后需严格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动脉血气72小时。恢复期应保持低蛋白饮食,避免加重肾脏负担,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代谢。接触除草剂作业时应穿戴防护服、护目镜及防毒面具,家庭存放需置于儿童接触不到的位置。若出现头晕、皮肤灼痛等可疑症状,须立即携带农药包装就医。
急性中毒性菌痢需立即就医并采取综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抗感染治疗、补液支持、对症处理等。该病起病急骤,可能伴随高热、惊厥、循环衰竭等症状,属于感染性腹泻的危重类型。
1、抗感染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阿奇霉素分散片等。对于儿童患者可选用头孢克肟颗粒或磷霉素钙片。抗生素治疗需足疗程使用,避免耐药性产生。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2、补液支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电解质溶液,首选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或生理盐水。重度脱水者需按体重计算补液量,必要时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口服补液可辅助使用口服补液盐散,但呕吐严重者需禁食并完全依赖静脉补液。
3、对症处理高热者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栓剂退热。惊厥发作时静脉推注地西泮注射液。出现感染性休克需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腹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肠痉挛,但须避免掩盖病情。
4、肠道管理急性期禁食24-48小时,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可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便血严重时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止血,禁用抑制肠蠕动的止泻药物。
5、并发症防治密切监测酸碱平衡及肾功能,警惕溶血尿毒综合征。出现呼吸窘迫需氧疗或机械通气。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恢复期需复查粪便培养直至病原体转阴。
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恢复期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等产气食品。所有用药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家庭成员需做好餐具消毒与隔离防护,接触患者排泄物后必须规范洗手。治愈后应复查肠镜排除肠道损伤,三个月内避免生冷饮食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