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针灸减肥的常用穴位

发布于 2011-07-04 18:09

  针灸减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减肥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梳理经络,从而提高能量的代谢率,促进脂肪消耗,以达到减肥的目的。那么,针灸减肥的常用穴位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针灸减肥通过扶正祛邪,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脾肾功能,帮助正气,又通过经络的疏通作用祛除停滞于身体的邪气,不仅仅可以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而且能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

  通过针灸减肥能有效促进脂质的代谢过程。肥胖症患者的体中过氧化脂质高于正常值,针灸打通人体减肥要穴后,能使人体中过氧化脂质含量降低,加速脂肪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目的。

  能纠正患者的异常食欲,通过对神经系统的调节,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过多,达到不乏力、不饥饿的目的。针灸以后,胃的排空减慢,胃不空了,自然就有饱的感觉,可以不太想吃东西了。那么,针灸减肥的常用穴位有哪些呢?

  效果是有效调节内分泌紊乱。肥胖症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发生率极高,为什么生了小孩的妇女会发胖,不单是营养过剩,还有生小孩后打破了她的内分泌平衡,引起发胖,女人到了更年期时,内分泌紊乱同样引起发胖。在采用了针灸减肥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皮质”两个系统使内分泌紊乱得以纠正,并且加速脂肪新陈代谢,因此达到减肥的目的。

  曲池,屈肘90度,肘横纹头外0.5寸。直刺1~1.5寸。功用,清热利湿。支沟,尺桡骨之间,腕上3寸。直刺0.5~1寸。功用,理气通便,促进代谢。针灸减肥的常用穴位还包括,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直刺0.5~1寸。功用,理气和胃、清热化湿、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列缺,腕横纹桡侧端上1.5寸,两手虎叉,食指尖所指桡骨茎突上小凹陷处。斜刺0.5寸。功用,宣肺利水,通调肠腑。

  另外,针灸减肥的穴位还包括:水分,腹前正中线,脐上1寸,直刺1~2寸。功用,利水消肿。天枢,脐旁2寸,直刺1~2寸。功用,调肠胃、理气血、消积化滞。带脉,第11肋端直下,与脐相平处,直刺1~2寸。功用,调理带脉,收缩腹肌。腹结,脐下1.3寸,旁开4寸,直刺1~2寸。功用,通腑化浊。

  看了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针灸减肥的常用穴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线详细咨询。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揭秘声带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

回答: 声带息肉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 声带息肉可能与用声过度、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声音嘶哑、发音费力等症状。早期或轻度声带息肉可通...

Q
小孩抽动症挤眉弄眼会自己好吗

回答: 小孩抽动症挤眉弄眼可能会自行缓解,但部分患儿需要医疗干预。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挤眉弄眼属于运动性抽动的常见表现。多数患儿症状较轻且呈短暂性,可能与环境压力、心理因素或遗传...

Q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的有效药方是什么

回答: 慢性咽炎可以遵医嘱使用养阴清肺口服液、金嗓利咽丸、黄氏响声丸等中成药治疗。 养阴清肺口服液由地黄、麦冬、玄参等组成,具有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金嗓利...

Q
幼儿皮肌炎怎么判断

回答: 幼儿皮肌炎可通过典型皮疹、肌无力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幼儿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和肌肉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皮疹表现为眼睑周围紫红色斑疹或指关节伸侧紫红色丘疹...

Q
口水流出来没感觉是什么情况

回答: 口水流出来没感觉可能与唾液分泌过多、神经功能障碍、口腔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唾液分泌过多时,口腔内液体量超过正常吞咽能力,可能导致无意识流涎。常见诱因包括口腔炎症刺激、胃酸反流或...

Q
牙髓炎饮食注意哪些方面

回答: 牙髓炎患者饮食应以温软清淡为主,避免刺激患牙。 牙髓炎发作期间,建议选择温度适宜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蒸蛋、烂面条等,减少牙齿咀嚼负担。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硬或辛辣食物,...

Q
脂肪瘤里面是豆腐渣一样东西

回答: 脂肪瘤内部呈现豆腐渣样物质属于正常现象,主要由成熟脂肪细胞和纤维组织构成。 脂肪瘤是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其内部结构通常表现为黄色、分叶状的脂肪组织,质地柔软且易碎,切开后可见类...

Q
下丘脑综合征的治疗

回答: 下丘脑综合征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下丘脑综合征可能与肿瘤压迫、感染、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内分泌紊乱、体温调节异常、睡眠障碍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