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啥意思
发布于 2025/06/23 12:01
发布于 2025/06/23 12:01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志贺菌属分为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四群。其中痢疾志贺菌毒力最强,可产生志贺毒素,导致肠黏膜溃疡和全身中毒症状。细菌在体外生存能力较弱,但对酸性环境有一定耐受性,能通过胃酸屏障到达肠道。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粪便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苍蝇可作为机械性传播媒介。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短暂且不稳固,可能多次感染。
3、发病机制细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后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和志贺毒素。内毒素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志贺毒素则导致肠黏膜坏死脱落,形成特征性溃疡。毒素吸收后可引发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4、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阵发性腹痛、腹泻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粪便量少且含黏液脓血,伴明显里急后重感。重症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或溶血尿毒综合征。儿童患者易发生高热惊厥。
5、诊断治疗确诊需粪便培养检出志贺菌。治疗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也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同时需补液纠正脱水,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病程一般1-2周,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细菌性痢疾需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48小时,排泄物需消毒处理。流行期间可接种痢疾疫苗,但保护效果有限。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延缓细菌排出。
上一篇 : 细菌性痢疾是哪种细菌
下一篇 : 细菌性痢疾主要特征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