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的后遗症
发布于 2025/06/27 11:09
发布于 2025/06/27 11:09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后可能出现胆汁漏、胆管狭窄、胆管炎、肝功能异常、肠粘连等后遗症。手术方式主要有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肝部分切除术等,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
胆汁漏是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多因吻合口愈合不良或微小胆管损伤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发热、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等症状。轻度胆汁漏可通过保持引流管通畅、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缓解,严重者需手术修补。胆管狭窄多发生于术后数月到数年,表现为黄疸反复发作、皮肤瘙痒,需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确诊,部分患者需行球囊扩张或再次手术重建胆道。
胆管炎与胆汁淤积或肠道细菌逆行感染相关,典型症状包括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急性期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反复发作者可能需调整胆肠吻合方式。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与胆道梗阻、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并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保肝药物。肠粘连可能引起慢性腹痛或肠梗阻,腹腔镜手术可降低发生率,严重粘连需松解手术。
术后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肝胆负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肝功能,持续监测胆管通畅情况。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儿童患者术后需家长特别注意营养状况监测,定期评估生长发育指标。长期随访中若发现癌变倾向,需考虑预防性手术干预。
上一篇 : 可以预防小儿遗尿的办法是什么
下一篇 : 小孩咳嗽看什么科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