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克罗恩病的CT相关检查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CT检查,在临床经验上,运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尤其很适合于克罗恩病患者,它能够有效的检查出,病情的发展变化,避免了许多误诊的现象,大大的提高了准确率,下面和大家分享文章就是,克罗恩病的CT检查。
(1)检查技术:CT用于小肠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已日益受到重视。CT灌肠检查(CTE)[3]综合了小肠钡灌和CT的优点,它挑战了小肠不可扩张性这一难题,并采用了横断面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方法,使其在小肠炎性病变中作用不断加强。CT检查前要求充盈肠腔,需要口服造影剂,以避免因肠管未充分扩张引起的肠壁增厚的假象,一般采用水作为阴性造影剂,因为可在进行血管三维重建(CTA)检查时,不干扰阈值的设定和数据的处理。非重度肠梗阻病人,扫描前30~45min饮水1000~1500ml,使远段小肠充盈扩张,CT检查前10min注射20mg山莨菪碱,并再次饮水500ml,可使小肠处于低张状态。CT一般采用10mm层厚,pitch1.0120kV,200mAs,需重点观察的部位用层厚3~5mm薄扫。常规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采用双期扫描,以及扫描后在工作站运用各种重建方法,故能更加清晰显示肠壁肠系膜动静脉,更准确地反映肠壁强化程度,提高了对本病活动程度的诊断和评估能力,它在评价克罗恩病肠系膜血管方面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方法[4]。
(2)CT表现:①肠壁增厚改变,病变常累及末段回肠,在进展期,肠壁厚达1cm以上,邻近的肠系膜可发生炎性改变,肠壁通常均匀增厚,也可偏心性增厚,如肠壁明显增厚,并持续数周或数月可引起狭窄。所累及的肠管可以跳跃出现。粘膜下水肿或脂肪沉积,可致肠壁内呈低密度层(halo征),其最初用来描述溃疡性结肠炎,是良性肠道病变的结果,无特异性,也可存在于放射性肠炎,移植-受体疾病和慢性缺血性肠炎以及单性的肥胖症患者[5]。本病的另一个特异性CT表现为肠系膜改变:脂肪纤维性增生使肠系膜肥厚,致肠管移位,聚拢,肠壁间距扩大。②肠系膜血管改变,增强后病变肠袢之间肠系膜血管增多扩张,扭曲,血管弓受肠系膜内沉积脂肪推挤与肠壁间距扩大,造成直小动脉被拉长,间距增宽,沿肠壁呈梳状排列,称为“梳样征”(combsign)。
4克罗恩病的MRI检查
MRI在小肠的应用相对迟于其他脏器,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如快速扫描、脂肪抑制、屏息快速动态增强技术的应用,以及MRI胃肠道口服造影剂和静脉造影剂的不断完善,MRI在诊断小肠炎性病变中发挥作用不断加大。
(1)口服造影剂:小肠MRI检查中口服对比剂非常重要,其目的是将胃肠道与其他结构区分开来,并能很好将胃肠道壁的轮廓予以显示。常用口服造影剂主要有两类,阳性造影剂和阴性造影剂。阳性造影剂缩短T1和T2值,服用后,肠腔呈高信号。
(2)检查前的准备:小肠的MRI检查前为了使小肠显示良好,均应常规禁食4~5h,且必须口服胃肠道对比剂,服用不同的对比剂有不同的操作步骤,这样可以减少胃肠道蠕动。此外,对于没有禁忌证的病人,建议使用低张药,如检查前10min肌肉注射20mg山莨菪碱,以减少胃肠道的运动伪影。
(3)扫描序列:小肠的MRI检查常规采用T1W和T2W序列,T1W序列可采用常规SE或快速SE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常规轴位,必要时可补充使用冠状面和矢状面。屏息的快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应该常规使用。T2W常规使用SE和快速SE序列。层厚2~5mm,间隔2mm。
(4)克罗恩病的MRI表现:动态增
通过专家讲解了一系列有关,克罗恩病的CT检查一个知识以后,我们知道了这种疾病的检查项目非常的多,如果患者还有些不放心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MRI检查,诊断率都是非常高。
上一篇 : 莫忽略克罗恩病的CT检查
下一篇 : 克罗恩病各种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