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主要特征

发布于 2025/06/21 14:47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特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典型症状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中毒型,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1、发热

细菌性痢疾患者多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常伴有畏寒或寒战。发热机制与志贺菌释放内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通常持续2-3天。儿童患者可能出现高热惊厥,需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并监测体温变化。

2、腹痛

病变主要累及乙状结肠和直肠,表现为左下腹阵发性绞痛,排便前加剧。腹痛与肠道黏膜炎症、溃疡形成及肠蠕动增强有关。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腹弥漫性疼痛,提示可能存在肠穿孔等并发症。

3、腹泻

典型表现为每日10-30次水样便,逐渐转为黏液脓血便。志贺菌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炎症渗出,同时抑制水分吸收。腹泻严重时可引起脱水,表现为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婴幼儿可能出现前囟凹陷。

4、里急后重

由于直肠炎症刺激,患者频繁产生便意但排便量少,伴有肛门坠胀感。此症状与炎症介质刺激直肠壁神经丛有关,是区别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特征。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排便失禁。

5、黏液脓血便

粪便中混有大量黏液、脓细胞和新鲜血液,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及巨噬细胞。此特征反映结肠黏膜广泛充血水肿、浅表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见假膜性炎症。中毒型痢疾早期可能无典型便血表现。

细菌性痢疾患者需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日常应注意手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恢复期宜选择低渣、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可适量补充口服补液盐。接触患者排泄物后需严格消毒,餐具应煮沸处理。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痢疾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