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分为几种
发布于 2025/07/03 05:26
发布于 2025/07/03 05:26
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子宫内翻等。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分娩过程中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因素可能导致子宫肌收缩力减弱。产妇存在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产程延长时,子宫收缩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临床表现为子宫轮廓不清、质地柔软,阴道出血呈阵发性增多。
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滞留、胎盘植入和胎盘残留等情况。胎盘滞留指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仍未排出,可能由于子宫收缩异常或膀胱充盈导致。胎盘植入表现为胎盘绒毛异常侵入子宫肌层,与既往剖宫产史或宫腔操作史有关。胎盘残留容易引发晚期产后出血,需要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软产道损伤涉及会阴、阴道、宫颈等部位的裂伤,常见于急产、巨大儿分娩或手术助产等情况。会阴侧切术若缝合不当可能形成血肿。宫颈裂伤多发生在3点或9点位置,严重者可延伸至子宫下段。这类出血特点为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持续性鲜红色出血,与宫缩情况无关。
凝血功能障碍包括妊娠合并血液病、重度子痫前期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K缺乏或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也可能诱发。临床特征为全身多部位出血倾向,包括注射部位瘀斑、血尿等,实验室检查可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纤维蛋白原降低。
子宫内翻是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多因脐带牵拉或宫底加压不当导致子宫壁向内凹陷。完全性子宫内翻可表现为突发休克、下腹剧痛和阴道大量出血,部分病例可见子宫体脱出阴道口。这种情况需要立即手法复位,延误处理可能导致子宫坏死。
产后出血的日常护理需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和出血量,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饮食应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子宫复旧,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复查,遵医嘱补充铁剂或进行进一步治疗。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影响乳汁分泌。
上一篇 : 产后出血的治疗护理现状
下一篇 : 产后出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