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引发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5/09 09:25
发布于 2025/05/09 09:25
急性肠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寄生虫感染、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是儿童和成人急性肠炎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引发肠黏膜炎症反应,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病程通常具有自限性,需注意补液防止脱水。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进入消化道。细菌产生的肠毒素直接损伤肠上皮细胞,临床表现为发热、脓血便等。严重感染需进行病原学检查并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
摄入腐败变质食物或过量生冷刺激性食物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刺激肠壁加速蠕动,引发痉挛性腹痛和水样腹泻。发病后需短期禁食并逐步恢复清淡饮食。
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侵入肠道黏膜层。寄生虫通过机械损伤和分泌毒素导致肠壁溃疡,典型症状为果酱样大便伴里急后重。确诊需粪便镜检,治疗需使用抗原虫药物。
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非甾体抗炎药损伤肠黏膜屏障。药物相关性肠炎常见伪膜性肠炎等特殊类型,表现为用药后突发水泻。需及时停用致病药物并补充益生菌。
预防急性肠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未彻底加热的海鲜、肉类。日常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补液饮料,食用苹果泥、米汤等低渣食物。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脱水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婴幼儿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监测尿量及精神状态。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帮助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
上一篇 : 急性肠胃肠炎发病原因有哪些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