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术后怎么锻炼

发布于 2025/05/10 13:30

脚踝骨折术后可通过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训练、负重练习、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方式恢复功能。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二次损伤。

1、踝泵运动:

术后早期可进行踝泵运动,通过主动屈伸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具体方法为平躺时脚尖最大限度向上勾保持5秒,再向下踩保持5秒,每小时重复10-15次。该动作对关节无负荷,适合术后1-3天开始练习。

2、直腿抬高:

术后第3-5天可增加直腿抬高训练,仰卧位保持膝关节伸直,缓慢抬起患肢至30-45度,维持5秒后放下。每日3组,每组10-15次,可增强股四头肌力量,为后续负重训练奠定基础。训练时需保持骨盆稳定,避免代偿性动作。

3、渐进负重: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通常在术后4-6周开始渐进性负重训练。初期使用双拐分担30%体重,每周增加10%-20%负重量,过渡到单拐、手杖直至完全负重。医生会通过X光片评估骨痂形成情况,决定负重进度,切忌过早完全承重。

4、关节活动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进行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度训练。坐位时用毛巾辅助背屈,跪坐姿势改善跖屈,足底滚网球恢复内外翻功能。每个动作维持15-20秒,每日3-5组,配合热敷可提升软组织延展性。活动范围以无剧烈疼痛为度,避免暴力牵拉。

5、平衡练习:

术后8-12周可加入平衡训练,初期扶椅单腿站立30秒,逐步过渡到平衡垫训练。通过不稳定平面刺激本体感觉恢复,降低踝关节不稳风险。训练时需有保护措施,避免跌倒。可结合提踵运动强化小腿三头肌,提高动态稳定性。

术后康复期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1.2-1.5克/公斤体重,多食用牛奶、鱼肉、豆制品促进骨愈合。维生素C和钙质补充有助于胶原合成和骨基质矿化。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冰敷每次15-20分钟可缓解训练后不适。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肿胀需及时就医。康复后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跳跃、急转等高风险动作至少6个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 脚踝骨折下地锻炼方法

下一篇 : 没有了~

骨折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