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痢疾是什么菌感染
发布于 2025/06/19 06:07
发布于 2025/06/19 06:07
急性细菌性痢疾主要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痢疾志贺菌。志贺菌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传播,典型表现为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
福氏志贺菌是发展中国家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占临床分离株的60%以上。该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可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结肠浅表溃疡形成。感染者常出现水样腹泻后转为脓血便,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
宋内志贺菌在发达国家更常见,致病力相对较弱但传播性强。其特点是病程较短3-5天,粪便中脓血成分较少。该菌能耐受胃酸并在回肠末端定植,通过Ⅲ型分泌系统侵袭肠上皮细胞。
鲍氏志贺菌主要流行于南亚地区,可产生强效外毒素。感染者除典型痢疾症状外,可能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该菌对多种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治疗方案。
痢疾志贺菌1型毒力最强,可导致暴发性痢疾。其产生的志贺毒素能抑制蛋白质合成,引发肠黏膜大面积坏死。患者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腹痛及血性腹泻,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巨结肠。
偶见由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引起的痢疾样症状,其致病机制与志贺菌相似但症状较轻。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感染沙门菌或弯曲菌,需通过粪便培养进行鉴别诊断。
预防志贺菌感染需注重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饮用水应煮沸消毒。患者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接触者应规范洗手。恢复期建议进食低渣饮食如米汤、软面条,补充电解质溶液防止脱水。急性期禁食牛奶等产气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或血便量增多时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 : 细菌性痢疾是什么病毒感染的
下一篇 : 典型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粪便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