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是什么病变类型

发布于 2025/06/19 06:13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属于感染性腹泻病变类型。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远端黏膜,典型病理变化包括肠黏膜充血水肿、浅表溃疡形成及假膜性炎症。

1、病原体特性:

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内毒素和外毒素共同作用导致病变。菌体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后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是区别于其他腹泻病的特征性病理机制。

2、急性炎症期:

感染初期表现为黏膜层中性粒细胞浸润,肠绒毛顶端出现微小脓肿。此时临床可见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病理学分类属于化脓性炎症。

3、溃疡形成期:

随着病情进展,黏膜表面坏死脱落形成不规则浅溃疡,直径多小于1厘米。溃疡底部可见炎性渗出物和肉芽组织,但一般不穿透肌层,此阶段属于假膜性肠炎病理类型。

4、修复期改变:

有效治疗2周后溃疡逐渐愈合,黏膜上皮再生修复。部分严重病例可能遗留肠壁纤维化,但很少导致肠腔狭窄,整体属于可逆性病变。

5、中毒型病变:

少数毒力强的福氏志贺菌感染可引起全身微循环障碍,结肠病变反而不明显。这种特殊类型以中毒性休克为主要表现,病理学归为感染中毒性病变。

预防细菌性痢疾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饭前便后规范洗手。急性期应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当补充电解质。恢复期可逐步增加富含果胶的苹果泥、香蕉等食物,促进肠黏膜修复。出现持续高热或血便时应立即就医,儿童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脱水症状的监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痢疾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