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图形表现

发布于 2025/07/04 10:52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图形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或高尖、病理性Q波等异常改变。这些表现可能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氧供需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1、ST段改变

ST段压低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表现,多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超过0.05毫伏,常见于心内膜下缺血。ST段抬高超过0.1毫伏则提示透壁性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变异型心绞痛或冠脉完全闭塞。这两种改变反映心肌复极异常,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严重程度。

2、T波异常

心肌缺血可导致T波对称性高尖或深倒置,形态呈箭头样改变。超急性期可见T波振幅增高,随着缺血进展逐渐转为倒置。T波改变常出现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反映局部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加,可能伴随QT间期延长。

3、病理性Q波

病理性Q波宽度超过0.04秒或深度超过同导联R波1/4,提示既往心肌坏死。在急性缺血中,Q波可能逐渐形成,反映心肌电活动永久性丧失。需注意与非病理性Q波鉴别,后者常见于正常人群Ⅲ导联或aVL导联。

4、心律失常表现

心肌缺血可诱发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心电图可能记录到频发多形性室早、短阵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反映心肌电不稳定性增加。严重缺血时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

5、其他特征性改变

部分患者可见U波倒置或J点抬高,后者与早期复极综合征需鉴别。左主干病变可能表现为aVR导联ST段抬高伴多导联ST段压低。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发现一过性缺血改变,对隐匿性缺血诊断有重要价值。

发现心电图异常改变时建议立即就医评估,完善运动负荷试验、冠脉造影等检查。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