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应包括及时减轻压力、维持受影响肢体血供和功能、及早预防并发症等措施。护理过程中需结合不同阶段的病情,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式,确保患者的康复。
1、减轻肢体压力,缓解筋膜室张力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核心病因是筋膜室内压升高造成的组织缺血缺氧。护理的关键在于尽快减轻压力。应立即松解限制性敷料、绷带或石膏,避免对局部肢体施加额外压力。应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但需避免过高以免加重缺血。如果合并严重组织坏死和持续性疼痛,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术。
2、观察肢体血供和神经状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易引发神经和血管损伤,因此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肢的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功能。如发现患肢发凉、发白或麻木、无力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防止因血供不足引发不可逆损伤。同时,可借助多普勒超声等设备监测血流情况。
3、预防感染并促进组织修复
若患者接受筋膜切开减压术,术后创面的护理至关重要。需每日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同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果出现发热、分泌物增多或红肿等感染迹象,应尽快就诊。患者伤口愈合后,可考虑应用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例如逐步恢复屈伸活动,防止关节挛缩。
4、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康复离不开有效的营养支持,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恢复。护理人员还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如果患者因长期活动受限或病痛产生焦虑情绪,建议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骨筋膜室综合征危害较大,护理过程中应以监测为主、预防为辅,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全面管理以促进康复。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压迫肢体或剧烈运动,如有任何异常感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