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的人会传染其他人。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5天,多为7-12天。在潜伏期末至发病初期,患者的血液中可检出登革病毒核酸,此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出现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其血液中的病毒含量较高,此时传染性最强。随着病情进展,体温逐渐下降,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血液中的病毒含量也会逐渐减少,传染性也随之减弱。目前尚无针对登革热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对于高热者可给予退热药治疗;对于出血倾向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血药物;对于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给予保肝治疗等。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如果被蚊虫叮咬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