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鼻、咽、喉等部位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等。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如退热、止咳、抗感染等,同时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情况下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链球菌。病毒感染通常通过飞沫传播,易在人群密集场所传播。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病毒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2、环境因素如寒冷、干燥、空气污染等可增加感染风险。寒冷天气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降低局部免疫力;干燥空气使黏膜干燥,削弱其屏障功能;空气污染物刺激呼吸道,增加感染机会。
3、生理因素如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疲劳等也易诱发感染。免疫力低下者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更易感染;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患者抵抗力较弱;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也会降低免疫力。
4、外伤如鼻腔或咽喉部损伤可增加感染风险。鼻腔或咽喉部损伤后,局部屏障功能受损,病原体更易侵入,导致感染。
5、病理因素如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可增加感染风险。慢性炎症使局部组织长期处于炎症状态,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急性感染。
治疗方面,病毒感染以对症处理为主,如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止咳药如右美沙芬、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等。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对于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虽常见,但及时对症处理和预防措施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是预防感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