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到头部后可通过意识状态、头痛呕吐、瞳孔变化、肢体活动及影像学检查判断颅内出血。
1、意识状态:
颅内出血患者常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睡或昏迷。受伤后立即出现的意识丧失可能提示脑震荡,而意识状态进行性恶化则需警惕硬膜外血肿等急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8分属于重度颅脑损伤,需紧急处理。
2、头痛呕吐:
持续加重的剧烈头痛伴随喷射性呕吐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这种头痛不同于普通外伤后的局部疼痛,常呈全头胀痛且镇痛药难以缓解。儿童可能出现异常哭闹、拒食等非典型症状。
3、瞳孔变化:
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对光反射迟钝提示脑疝风险。单侧瞳孔散大常见于同侧颞叶沟回疝,需立即手术减压。观察瞳孔时应避开强光直射,注意对比两侧瞳孔直径差异是否超过1毫米。
4、肢体活动:
单侧肢体无力或抽搐可能对应对侧大脑出血灶。进行性肌力下降反映血肿扩大压迫运动皮层。检查时可让患者双手平举观察是否有一侧下垂,或双足背屈测试肌力差异。
5、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诊断颅内出血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等病变。核磁共振对脑干等后颅窝病变更敏感。儿童需注意选择低剂量CT或优先考虑超声检查。
伤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头部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出现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需立即就医,后续康复期可进行平衡训练和认知功能锻炼,定期神经外科随访复查影像学。
癫疯病一般是指癫痫,可通过脑电图检查、临床症状观察、病史采集、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方式判断。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脑部疾病,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抽搐、意识丧失或行为异常。
1、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是诊断癫痫的核心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大脑电活动可捕捉到异常放电波形。发作间期脑电图可能显示棘波、尖波等特征性改变,视频脑电图监测能同步记录发作时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变化。部分难治性癫痫需进行长程脑电监测以提高检出率。
2、临床症状观察癫痫发作具有突发突止、刻板重复的特点,常见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表现为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局灶性发作可能仅出现单侧肢体抽动或感觉异常。发作后常有意识模糊期,典型症状结合发作录像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3、病史采集详细询问首次发作年龄、诱因、发作频率及表现形式至关重要。需了解围产期缺氧史、脑外伤史、中枢感染史等危险因素。家族中有热性惊厥或癫痫病史者患病概率增高,发作前可能有视觉先兆等主观体验。
4、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能发现脑结构异常,如海马硬化、皮质发育不良、肿瘤或脑血管病变。功能磁共振和PET-CT可辅助定位致痫灶,尤其对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5、血液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可排除低血糖、低钙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某些遗传性癫痫综合征,脑脊液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自身免疫性脑炎具有鉴别价值。
怀疑癫痫发作时应详细记录发作持续时间、表现形式及发作后状态,避免强行约束患者肢体。确诊后需遵医嘱规律服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等抗癫痫药物,定期复查脑电图评估治疗效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酒、闪光刺激等诱发因素,发作未控制期间禁止驾驶或高空作业。若出现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连续发作或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