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鸡皮疙瘩是什么原因

3.93万次浏览

陈腊梅 副主任医师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起鸡皮疙瘩通常由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皮肤干燥、毛囊角化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起鸡皮疙瘩是皮肤立毛肌收缩导致的生理或病理反应,可通过保暖、调节情绪、保湿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 寒冷刺激

寒冷刺激是起鸡皮疙瘩最常见的原因。当皮肤受到低温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立毛肌收缩,形成颗粒状凸起以减少热量散失。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反应,通常伴随手脚冰凉、打寒战等症状。建议及时增添衣物或饮用温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环境中。

2. 情绪波动

紧张、恐惧或兴奋等情绪变化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发立毛肌短暂性收缩。这种反应可能伴随心跳加快、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情绪平复后鸡皮疙瘩会自然消退,可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情绪压力。

3. 皮肤干燥

长期缺水或过度清洁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干燥的角质层可能刺激毛囊周围神经末梢,诱发局部鸡皮疙瘩。常见于秋冬季节或频繁洗澡人群,表现为皮肤脱屑伴瘙痒。建议使用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润肤乳,控制洗澡水温在40摄氏度以下。

4. 毛囊角化症

毛囊角化症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异常疾病,可能与维生素A缺乏或遗传因素有关。特征表现为四肢伸侧密集的鸡皮样丘疹,触感粗糙。可遵医嘱外用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或尿素软膏软化角质,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动物肝脏。

5.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导致皮肤代谢减慢,出现干燥、增厚伴广泛性鸡皮疙瘩,同时伴有怕冷、乏力等全身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治疗需遵医嘱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并定期监测激素水平。

日常应注意避免搔抓皮肤,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产品,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若鸡皮疙瘩持续不消退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潜在疾病。冬季可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饮食中适量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皮肤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