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做什么检查能看得出来

1.4万次浏览

刘晗 副主任医师

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食管炎可通过胃镜检查、食管钡餐造影、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黏膜活检等方式确诊。食管炎通常由胃酸反流、感染、药物刺激、免疫因素、物理损伤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胸骨后灼痛、吞咽困难、反酸等症状。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炎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充血、糜烂、溃疡等病变程度。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医生会通过内镜采集可疑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胃镜能区分反流性食管炎、嗜酸性食管炎等类型,同时可评估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风险。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等不适,但通常可耐受。

2、食管钡餐造影

食管钡餐造影通过X线显影观察食管形态和蠕动功能,适用于无法耐受胃镜的患者。检查需空腹饮用钡剂,可发现食管狭窄、溃疡等结构异常,但对早期黏膜病变敏感性较低。该检查能辅助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等动力障碍性疾病,但无法替代胃镜的活检功能。

3、食管测压

食管测压通过导管传感器记录食管压力变化,主要用于评估食管蠕动功能和括约肌压力。该检查可鉴别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动力性疾病,对非糜烂性反流病有重要诊断价值。检查前24小时需停用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过程中需配合吞咽动作。

4、24小时食管pH监测

24小时食管pH监测通过鼻腔置入电极持续监测胃酸反流频率和持续时间,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的金标准。检查期间需记录进食、平卧等活动,能明确酸反流与症状的关联性。无线胶囊pH监测可避免导管不适,但成本较高。该检查对非典型反流症状的诊断尤为重要。

5、食管黏膜活检

食管黏膜活检通常在胃镜检查中同步进行,通过病理分析鉴别感染性食管炎、嗜酸性食管炎等特殊类型。活检可发现黏膜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菌菌丝等特征性改变,对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的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诊断至关重要。多次活检能提高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

确诊食管炎后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睡前3小时禁食。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感染性食管炎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氟康唑胶囊或阿昔洛韦片。建议睡眠时抬高床头,控制体重,避免紧身衣物增加腹压。若出现呕血、消瘦等预警症状应及时复查胃镜。